當孩子長大後,如何重新找回自己?

生命的傳承,是人生最珍貴且美好的經歷之一。我們用滿滿的愛,付出我們的時間、心力、財務,去呵護、教育他們。我們陪他們從牙牙學語到學會走路、學會思考,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喜好、交友圈與探索的慾望。

然而,當他們逐漸獨立,也代表他們在我們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。我們一方面為孩子的獨立感到驕傲與欣慰,另一方面,也產生了難以言喻的失落感。曾經被孩子填滿的時間和心靈,彷彿破了一個大洞——我們該怎麼補上?

如果你現在也有同樣的感覺……恭喜你。
你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之一 —把孩子養育成人,教育他們直到能獨立生活。這絕非易事,它需要無數個日夜的投入、許多的經濟與情緒支出,更需要源源不絕的愛與耐心。而現在,是時候開始好好規劃我們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了。

如何填補孩子離巢後的空洞感?

當孩子長大、離家求學或就業,對父母來說,心中常會湧現一種說不出的空虛。每天習慣為孩子準備三餐、關心他們的作息與情緒,忽然之間生活節奏改變,讓許多父母陷入「孩子不再需要我了嗎?」的迷惘與失落。

這種現象,我們稱為「空巢期」。
根據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的建議,父母在面對子女離家後的空巢期,應該積極參與社區活動,建立新的生活重心,以促進心理健康。當生活不再以孩子為中心,我們更需要重新找回自己人生的節奏與價值。

💡建議幾個實用的做法

1. 找回興趣或學習新事物
記得年輕時想學的畫畫、樂器或語言嗎?現在就是時候!將時間投入在自己喜歡或好奇的事物上,不只豐富了生活,也重新找回「我是誰」。

2. 擴大人際圈,走出家門
參加社區大學、志工活動、瑜伽課、登山隊……都能幫助你接觸到新朋友,培養更多互動與連結。人與人的交流,有時就是治癒孤單的最好方式。

3. 與伴侶重新培養關係
如果你有伴侶,孩子離巢後正是兩人關係重新對焦的時機。計畫小旅行、一起煮飯、重拾曾經的興趣,也許會發現彼此都改變了,但也能重新認識彼此。

4. 給自己一些時間與空間
不需要強迫自己馬上振作,空巢期的情緒是真實且合理的。允許自己悲傷,也是一種溫柔的成長過程。

最後想說的話:

孩子長大、離開家,是人生的自然進程;他們的人生才正要展開,而你的生活,也還有無限的可能。不妨把這段空巢期,當作另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。

你的人生,從來就不只是「誰的媽媽」或「誰的爸爸」,你也是你自己,值得被看見、被愛,也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豐富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