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,從來不嫌晚

你有多久沒有為了自己學一樣新東西了?
不是為了工作、不是為了家庭,而是單純因為你 “想”。

很多人以為,學習是年輕人的特權。到了熟齡,生活似乎應該趨於穩定,日子照表操課,沒必要再「折騰」自己。但我想說——正因為我們走過那麼多路、經歷過那麼多事,更知道學習的可貴。

自我價值的實現

這一次的學習,不再是為了考試,也不是為了被肯定,而是一種重新肯定自我價值的歷程。學習,是一種溫柔的堅持,也是一種低調卻深刻的自我實現。我們可以自在地挑選喜歡的東西來學,像是旅遊英文、繪畫、水彩、瑜珈、寫作、使用新科技…從實用到純粹興趣,每一種學習,都是為生活加一點色彩。只要能讓你感到快樂與充實,那就是最值得的學習。

活化大腦,延緩失智

這樣的學習,除了活化大腦、延緩失智 (認知退化) 之外,更重要的是,它讓我們重新找回「自己是誰」的感覺。許多人年輕時為了家庭、為了工作而暫時擱置夢想。如今,終於可以為自己安排時間,做曾經想做卻來不及做的事。

**許多研究指出,保持學習與思考習慣,有助於預防失智症、延緩記憶力衰退。

從哪裡開始學?

不妨先從「自己感興趣的事」開始——也許是年輕時沒時間完成的夢想,也可能是一直很想嘗試卻不知如何起頭的興趣。這些都是很棒的起點。 

  • YouTube 或線上平台:免費教學影片,從基礎開始慢慢看,還能重播。
  • 社區大學/課程中心:有趣又有伴,交朋友也學東西。
  • 圖書館講座/閱讀會:一場分享會,就可能讓你對一個新主題著迷。

或是訂閱相關的 podcast,或是追蹤幾個風格相近的部落客。讓自己在放鬆的狀態下,先吸收一點點知識、接觸一點點新東西,不需要一開始就設定太多目標。

你會發現,當一個主題讓你忍不住想看更多、查更多,甚至期待下一次的學習時間時,那就是一條屬於你的路。相信自己的直覺,興趣會帶你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