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歲女面無表情,竟是中風警訊?一個笑話救了她一命

55歲的林小姐(化名)一向健康,生活也很有規律。沒想到幾天前在和弟媳視訊時,對方突然發現她的表情有些僵硬,講笑話她也沒什麼反應。雖然林小姐當下沒有感覺不舒服,也能正常說話,但弟媳直覺覺得不對勁,堅持要她立刻去醫院。

結果一到醫院,醫生一量血壓,高達190 mmHg醫生說,這是中風的紅旗警訊再晚一點來,後果可能會很嚴重。醫生立即開了降血壓藥,並要她定期回診

這件事提醒我們,中風不一定會有劇烈的症狀,有時候,它來得很安靜,甚至讓人不以為意。

沒有預警的中風,背後的危險信號你注意到了嗎?

根據衛福部統計,中風(腦中風)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,每年造成超過萬人死亡以及有3萬多人因中風而住院,也是導致失能 (下半身不遂、語言障礙等) 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許多中風患者事後回想,當下其實有些小異狀,但沒有放在心上。比如:

  • 臉部突然僵硬、微笑不自然。
  • 手或腳突然沒力,特別是單側。
  • 說話變得不太清楚,或聽得懂但很難表達。
  • 視線模糊、看東西有點分不清楚。
  • 突然感到頭暈或走路不穩。

這些症狀可能短暫且不明顯,但都是中風的警訊。尤其對中高齡者來說,更要多加留意。

中風的主要原因:

📌中風分為兩種類型:

  • 缺血性中風:因血管阻塞導致腦部供血不足。約佔中風病例的 70~80%。
  • 出血性中風:因血管破裂導致腦出血。

📌主要風險因素包括:

  • 高血壓
  • 糖尿病
  • 高膽固醇
  • 吸菸
  • 久坐不動、肥胖
  • 心房顫動

其中,高血壓被視為最主要的高風險因子,因為長期的血壓過高會造成血管內壁損傷,增加血管堵塞或破裂的機會。

⚠️快速判斷是否中風:記住 FAST

一旦懷疑有人可能中風,「FAST」是目前全球最常用的判斷口訣:

  • F(Face):請對方微笑,看看臉部是否對稱。
  • A(Arms):請對方雙手平舉,觀察是否一邊無力。
  • S(Speech):請對方說一句完整的話,看是否清楚。
  • T(Time):若有異常,立刻打119送醫,時間就是腦細胞。

中風治療的黃金時間是發作後的前3小時,越早送醫,恢復機會越大。

當發生中風時,腦部某個區域會因為缺血或出血而失去氧氣和營養,每一秒都有腦細胞在死亡立刻打119,每一秒拖延,腦細胞都在死亡

圖片來源: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

如何預防中風?

預防中風,從日常生活做起。許多危險因子都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控制。以下是專家建議的幾項關鍵預防措施:

  • 定期量血壓、控血糖、檢查膽固醇
  • 保持理想體重
  • 戒菸限酒
  • 多運動、少久坐
  • 健康飲食(如地中海飲食
  • 有心房顫動者應按醫囑服藥,預防血栓形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