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工食品充斥的時代,我們很容易忽略了「食物的原貌」。
原型食物(Whole Foods)並不是什麼新潮的飲食法,而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天然飲食方式。它指的是盡量保留食物原本型態、少經加工、避免人工添加物的食材,例如新鮮蔬果、全穀類、堅果、豆類、魚肉與蛋。
多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,高比例攝取原型食物,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、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,還能因膳食纖維、抗氧化物與植化素的作用,減少部分癌症(特別是大腸癌)的發生率。這些天然營養成分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、抑制慢性發炎、保護細胞 DNA,讓身體在日常中建立防禦屏障。

常見食物分類表
常見食物分類表 | 原型食物 | 高度加工 |
---|---|---|
玉米 | 新鮮玉米、蒸玉米、烤玉米 | 玉米片、玉米糖漿、玉米零食 |
米類 | 糙米、胚芽米 | 米餅、米果、速食炒飯 |
麵食 | —(無加工形態) | 泡麵、速食義大利麵 |
蔬菜 | 新鮮蔬菜 | 調味蔬菜罐頭、蔬菜脆片(含調味粉) |
馬鈴薯 | 新鮮馬鈴薯、蒸馬鈴薯、烤馬鈴薯 | 薯條、薯片、洋芋片 |
水果 | 新鮮水果 | 果汁飲料、果醬、加糖果乾 |
蛋白質 | 新鮮魚、肉、蛋 | 香腸、熱狗、雞塊、火腿 |
堅果種子 | 原味堅果、種子 | 調味蜜糖堅果、巧克力包堅果 |
飲品 | 白開水、無糖茶 | 含糖飲料、手搖飲 |
💡 小提醒:
- 由於原型食物保存期限短,現代人難以每天採買,可依食材特性選擇冷凍或烘乾等方式保存,形成輕度加工食品。此類食品依然保有大部分營養,且方便性高,是原型食物的理想替代方案。
- 高度加工的食品多了大量糖、鹽、人工添加物,可以偶爾吃,但不要當主食來源。
原型食物與癌症防護
原型食物能完整保留維生素、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等營養,在天然狀態下吸收效果也更佳。研究指出,常吃原型食物的人,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較低,還能延長飽足感、幫助血糖穩定。
此外,許多研究都指出,高比例攝取原形食物、尤其是蔬果與全穀類,與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生風險有關。
膳食纖維與癌症防護
可顯著降低大腸癌風險。
膳食纖維可加速腸道蠕動、縮短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時間,並透過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(如丁酸鹽)抑制癌細胞生長。最新研究指出,膳食纖維在腸道中經菌群發酵後生成短鏈脂肪酸(SCFAs),如丁酸與丙酸,這些代謝物能透過調控基因表現與染色質結構,抑制促癌基因、啟動腫瘤抑制基因,甚至促進癌細胞凋亡與分化。2025 年 Nature Metabolism 的動物與細胞實驗已具體證實這種機制存在,強化膳食纖維與癌症防護的關聯性。
同時,流行病學資料也支持這一點:攝取每日額外 10 克纖維,可降低約 10% 的結腸癌風險,而乳癌的發病率與存活表現亦與纖維攝取正相關。這些研究使得「吃纖維」不只是腸道保健,而是整體抗癌策略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。
植化素與抗氧化作用
-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指出,蔬果中豐富的類黃酮、胡蘿蔔素、維生素 C、E,能中和自由基,減少 DNA 損傷,降低癌變機率。
- 國民健康署指出,各色蔬果富含不同種類的植化素(例如綠色的多酚、黃橙的類胡蘿蔔素、紅色的花青素等),不僅具備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,更能強化免疫力與身體抵抗力。
- 十字花科蔬菜(如花椰菜、羽衣甘藍)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,可啟動肝臟解毒酵素,減弱致癌物的作用。
低加工 = 減少致癌物暴露
原型食物通常不含人工色素、防腐劑、反式脂肪等,能減少可能促進癌症的化學物質攝入。
結語:多一份原形,少一份負擔
原型食物,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珍貴的健康禮物。
然而,在我們享有「美食王國」美名的背後,卻也承受著加工食品帶來的雙重代價——味覺上的短暫滿足,換來健康上的長久損耗。
若想延緩身體器官的老化,真正體會食物的原味與營養價值,就該讓餐桌回歸自然,以更多的原型食物滋養自己。
「多一份原形食物,少一份加工陷阱。」